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48
当日纪念典礼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表示,东江水占全香港食水用量达七成至八成,支撑香港经济持续发展,滋养香港市民安居乐业。东江水供港,不只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血浓于水的深情典范。
去年3月份,18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开展6G、区块链等核心标准研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路透社13日称,新制裁包括衡水元展贸易有限公司和总部位于香港的恒邦微电子有限公司,理由是它们涉嫌或曾经参与“破坏乌克兰稳定”或“破坏或威胁乌克兰领土”。“美国之音”称,衡水元展贸易有限公司和香港恒邦微电子有限公司此前已被美国财政部制裁过。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致辞表示,在中央亲切关怀下,对港供水保量保质及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水利部将全面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的水利合作,持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实现对港“稳定供水、安全供水、优质供水”。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据了解,《管理办法》优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类项目、优化支持知识产权维权保护项目、优化支持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支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及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获奖项目,新增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项目、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项目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支撑项目。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8月3日,郑钦文夺得2024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实现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也点燃了民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网球热度随之大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体育明星与体育经济会形成正向反馈:体育明星的示范效应会提振相关体育产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大众的广泛参与则会成为“未来明星运动员”诞生的基石。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方面具体介绍了新修订实施的《上海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管理办法》突出“高质量”导向和“全链条”支撑,对支持项目与标准、组织管理与监督等内容进行了完善;将原有9个支持项目整合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和创造四大类支持项目,并分类设置最高资助限额,提升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优化调整的灵活性。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多位业界人士展示了6G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计划,这些技术集中在语义通信、终端测试平台、6G天地一体等方面。
一是强化公共信用评价的规范性。进一步明确各类公共信用评价的关系,统筹推动各类评价科学综合应用。健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公共信用评价规范的国家标准立项。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按照公共信用评价规范,制定本行业全国统一的行业信用评价制度框架。